深圳雕塑荣获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年度大奖

   深圳公共城市雕塑历经近些年的努力和发展,从最早人们眼的“文化沙漠”演变成为国内公共雕塑行业的典范,众多创艺设计园的成立吸引着国内外知名雕塑家纷纷前来入驻和进行艺术创作,于是越来越多的公共城市雕塑精品在深圳脱颖而出,既点缀了城市景观环境,有为人民带来丰富的文化艺术氛围。深圳大工雕塑正在全心全意的为人民艺术服务,已然成为雕塑行业的先驱和引导者。

深圳雕塑家吕军最新城市雕塑作品《绽放》获得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年度大奖,作为这件作品的主创者,雕塑艺术家吕军对公共艺术和深圳的文化定位有了全新的认识。作为深圳培养出来的雕塑艺术家,他要把一生中最精彩的作品留在深圳。
  “沙漠”中孕育自己的力量
  就城市雕塑或称公共艺术领域而言,深圳就积聚了大批人才和精品,一直走在全国前面。早期深圳著名的雕塑作品,如潘鹤的《孺子牛》和郑建平的《闯》,很精确地诠释了深圳精神。
  但仅凭早期的深圳对公共空间艺术的认识度并不够。1999年,孙振华等人创作了大型群雕《深圳人的一天》,城市雕塑开始大批量出品,大众才开始了对公共艺术的广泛关注。特别是2009年,深圳市雕塑院更名为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承担公共艺术的研究、策划、推广工作,开展公共艺术创作,这是全国首个公共艺术的专业机构,标志着深圳在城市设计与公共艺术领域又先行了一步。
  在商业与艺术之间寻找切入点
  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深圳举行,为提升城市景观,福田区建造了一批城市雕塑,这批作品来自全国各地的设计师,不乏名家之作,其中即包括吕军设计的《绽放》和《太阳花》等。
  公共艺术是城市精神的体现
  深圳的公共艺术从质和量上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深圳是世界设计之都,经过30多年的积累,有一大批优秀的设计师和城市雕塑艺术家,但是深圳仍然缺乏文化自信,存在着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像戴耘这样的雕塑家,在外地知名度很大,在深圳反而得不到足够的信任。
  在谈到公共艺术时,吕军提到了“场域精神”这一个概念,他认为作为一位公共艺术领域的作者,应该把自己的审美个性融入到大众审美或者说公共审美之中,融入到公共空间和人文生态的审美之中。他认为,“场域精神”是公共艺术价值的体现,他举例说,自由女神塑像是美国精神的体现,孺子牛则是深圳精神的体现,这两尊塑像如果不摆放在合适的地点,其艺术价值会大打折扣。同样,《绽放》这件作品,体现了对开放空间、对岭南水文化的理解,如果不放在深圳这个特定的地点,其意义就会弱化。
  深圳大工雕塑通过多年以来对公共艺术的探索,并对这个领域有了全新的认识。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内核的反映,因此我们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感。我们对艺术的的追求将永无止境。。。

首页
电话
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