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把工作室改成雕塑超市,集合不同雕塑家的作品,让有需要的市民能以相对便宜的价格买到喜欢的艺术品。”成都雕塑家代树新有个新想法,如果字画等艺术品可以通过“艺术超市”等方式平价销售,那雕塑作品也应该有一个合适的平台面向普通市民。昨日,成都商报记者采访部分艺术家和普通市民,发现双方都渴望两者间直接沟通的桥梁能迅速搭建起来。 一个市民的期待:
画家为她家量身打造一幅画
市民谢小姐最近刚刚搬进新家。她家的客厅挂着一幅巨大的油画。不过,这幅油画并不是原作,是复制品。谢小姐在白丝街附近的画廊买的,花了2000多元。“我咋可能买得起那种画家创作的艺术品嘛?”
谢小姐坦言,自己并非一个艺术爱好者。之所以去买画,是因为家里装修色彩比较单一,需要一幅色彩浓烈的画让整个家看上去活泼一些,主要起一个装饰作用。谢小姐身边并没有从事艺术的朋友,对于艺术圈也不是太了解。“反正之前看到啥子几万几十万的价格就把我吓到了。”
“如果原创作品可以便宜些,我买复制品干嘛?”谢小姐说,如果艺术品真能走进千家万户,她倒希望有画家可以为她家量身打造一幅画。“这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一个雕塑家的灵感:
搞个雕塑超市 卖给普通市民
近日,成都雕塑家代树新和几个雕塑家商量,正准备利用自己的工作室搞一个雕塑超市,集中展示一些雕塑家的作品,另外也能以相对平实的价格面向普通市民销售。
代树新说,目前成都人购买雕塑作品,一般有两种渠道:一是向熟识的雕塑家订购,另外就是到荷花池以及其他商场去淘一些工艺品雕塑等。他提出建一个雕塑超市,就是希望搭建一个面向普通市民的窗口,让更多喜欢雕塑艺术的市民能离它更近一些。此外,一件雕塑作品复制几十件并不太影响它的艺术性,但在价格上却能更低一些。
代树新说,他理想中的雕塑超市,可以集结不同的雕塑家,集合风格不同、价位不等的雕塑作品。无论收藏需求,还是装饰需求,都能满足。
一个画家的思路:
改变材质降低成本 让画作便宜些
成都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巫成金说,如果艺术品价格和百姓收入无法匹配,艺术品要走进寻常百姓家就很难实现。他曾遇到一个艺术爱好者,因为他的一幅画而引发童年记忆,想买下来收藏,但这位女士只是普通工薪层,要是买了画,买冰箱的钱就没有了。巫成金被她所打动,认为自己的艺术有了知音,以相对便宜的价格将画卖给了她。
“这只是个案,不可能要求每个艺术家都这样。”巫成金说,让艺术走近普通百姓并非不可能,可以通过艺术家创作时改变材质、转变方式,也可以将一些画制作成可部分复制的版画,成本降低后,价格自然便宜了。一些刚出道的画家,可以提高作画数量,价格也相对低廉。著名画家还可以组成专家组,针对青年画家进行一定的创作指导,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画作质量,也能保证平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