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雕塑发展历程

  雕塑是一个城市展现自身独特风貌和文化艺术特色的形象载体。在特区雕塑艺术工作者的探索与努力下,20年来,深圳不断竖立起一座座具有象征性和文化个性的城市雕塑,如《邓小平塑像》、《孺子牛》、《海神波赛东》、《深圳人的一天》、《都市风景线》、《深蓝》等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遍布于深圳大街小巷的城市雕塑达400多座。在这些城市雕塑里,人们不仅看到了特区的历史和发展历程,更看到了特区充满希望的美好明天。  

  80年代,雕塑多为“请进来”  

  深圳的城市雕塑伴随著特区的发展一起成长。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那一年,工人文化宫竖立起这个城市的第一座雕塑《大象家族》———在一片苍翠的竹林中,一群大象逶迤踱出。这组雕塑是当时深圳的写照———开始由一个边陲小镇迈步走向外面的世界,走向开放的空间。 
  1983年,深圳市成立了城市雕塑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圳雕塑院的前身),显示出深圳发展城市雕塑事业的坚定决心,因为在当时中国城市里,这类机构为数还很少。如何在新型城市里组织城市雕塑的创作,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严峻课题。 
  由于当时深圳本地的雕塑家数量极少,80年代,深圳的雕塑创作主要以“请进来”为主,由外地雕塑家来深创作。1984年,深圳市邀请我国著名雕塑家潘鹤教授为新建的市政府做一尊雕塑,经过反复斟酌,潘教授决定塑造一头开荒牛象征特区的建设者———像孺子牛一样,为了人民的利益,正在努力拔掉穷根、开拓未来。《孺子牛》的建成,成为深圳城市雕塑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随后,一大批城市雕塑和环境雕塑也竖立起来,如《林则徐》、《烈士纪念碑》、《孙中山》、《迎宾图》、《上下五千年》、《拼搏》等。 
  这个时期的城市雕塑主要从历史和现实的关系,理想与建设的角度来表现这个新兴城市的气派和性格,具有激昂向上的特点。  

  90年代,雕塑走向“自觉”  

  90年代开始,深圳的城市公共场所的雕塑越来越多,在体育馆、儿童公园、四海公园、蛇口少年文化宫等处都有了系列雕塑,使得雕塑与市民的生活空间有了更密切的联系。同时,雕塑的学术研究也开始在深圳出现,来自全国各地的雕塑艺术家纷纷来深安营扎寨,扩大并壮实了深圳的雕塑家队伍。1991年,深圳雕塑院正式挂牌成立,并在城市雕塑的规划和管理方面,作出了许多领先全国的尝试。 
  与前一时期较为单一的雕塑表现方式相比,这个时期深圳的雕塑语言更为丰富和活跃。何力平的作品《海神波赛东》,将一个希腊神话演绎在一幢蔚蓝色的大楼上,穿墙而出的马头在大厦的一侧,骑手在大厦的另一侧,这是在城市建筑和雕塑关系上的一个相当大胆的尝试。俞畅等人的作品《联合立柱》则是用一个个紧握的手,组成一个立柱,竖立在联合广场,较好地表现了广场的主题。 
  这时,深圳的城市雕塑已逐渐走向成熟,并且体现出一种“自觉”的行为———由过去集中表现为政府的行为,到现在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营者出资建雕塑的情况大量出现。  

  实现雕塑的本土化  

  1997年以来,深圳的雕塑发展出现了一个质的飞跃。随著深圳提出建设花园式、园林式的现代化国际都市的目标,城市环境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深圳的雕塑发展已不再局限于数量及一般艺术质量上的提高,而是在更高层次上追求体现深圳自身的城市个性和文化特色。 
  1997年,南山雕塑院组织了《永远的回归》雕塑展;1998年,何香凝美术馆与深圳雕塑院举办了《当代雕塑艺术年度展》和《当代城市雕塑文献展》;1999年,深圳雕塑院和市美协又主办了《深圳雕塑作品展》;2000年,深圳雕塑院和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共同举办了《当代青年雕塑家邀请展》。这些,使深圳雕塑开始走向学术化的轨道,深圳已不再是匆匆来去的各种雕塑样式的跑马场,它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与追求。 
  为了实现雕塑的本土化,深圳创作出一批表现都市、贴近市民的公共艺术作品。位于园岭社区的系列雕塑《深圳人的一天》,塑造了18个不同阶层的普通市民,讲述他们在1999年11月29日这普通一天内的城市故事。位于华侨城的系列雕塑《都市风景线》,也表现了都市人熟悉的日常生活内容,受到市民的广泛欢迎。 
  《邓小平塑像》是深圳最具特色的雕塑,2000年11月14日矗立于深圳莲花山顶。青铜铸造的邓小平像,双目炯炯有神,面露微笑大步向前。每天,成千上万的人们来到这里,表达对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敬仰与怀念。 
  深圳在强调雕塑本土化和大众化的同时,还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国外著名雕塑家的作品也开始引入深圳。2000年10月,大型雕塑《深蓝》在深圳中心公园竖立,这个作品由深圳友好城市美国休士顿赠送,由国际雕塑协会主席、美国著名雕塑家约翰.亨利设计。此外,法国著名雕塑家贝纳维尼的作品也放置到了深南大道上。在今年底即将在深举办的第四届当代雕塑艺术年度展上,还将有一批法国雕塑家的作品出现在华侨城生态广场。深圳雕塑与国际的交往,体现了这个城市越来越国际化的趋向。

在物质主义盛行和消费时代的当下
我们坚持用国际视野的宽泛感知去寻找现代生活的人居理想
在这个特定的空间环境里
雕塑艺术的有情融入让生活和人本精神在那个尺度中相遇
于是
在现在艺术范畴的理想主义和功能主义驱动下
我们用笔和泥土满怀喜悦的塑造一个丰盛的现代世界
                  -----------深圳大工雕塑

首页
电话
留言反馈